Array ( [artid] => 573812 [keywords] => 中美俄 [tag] => [message] =>

  关于中俄军事联盟的话题,网上一直在深入的讨论,认为有必要,但时机并不成熟。而今,随着美国对中俄两国军事挑衅的加剧,俄罗斯专家再次呼吁联合应对,那么,我们是否需要酌情考虑一下呢?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6月3日消息,俄罗斯专家对卫星通讯社表示,为遏制美国海上力量,俄罗斯与中国必须联合发展地区反导系统。

  莫斯科大学世界政治系国际安全教研室副教授阿列克谢·费年科认为,为遏制美航母,俄罗斯和中国应该发展包括反导领域在内的军事合作。他说:“中国和俄罗斯可以通过发展地区反导系统来向美国表明自己有能力击落任何美军舰载机,给美国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失。俄中军事合作不仅仅是可能的,而且早就是必须的。”

  这种呼吁有一个大背景,那就是美国正在不断加强的军事挑衅——并且,美国还在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

  据悉,耗资129亿美元的美国最新航空母舰“福特”号加入海军服役,5月26日举行了验收测试。“福特”号满载排水量超过10万吨,拥有舰载机75架。“福特”号上的主力舰载机,将全面更换为具备隐身性能的F-35C战机,而且还将装备大量无人机。按计划,美国还将在2058年之前建造10艘同样级别的航母,以维护其海洋霸权。同时,根据白宫5月23日向国会提交的2018财年预算报告,美军军费将增加至6390亿美元。年度增幅达10年来新高。

  美国的所作所为不难让人看出,尽管它的军事力量已经足够强大,依然还在继续扩军备战,目的就是追求所谓的绝对安全,事实上就是追求对它国的绝对军事优势。而与此相呼应的则是,美军愈发的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就在此前不久,美国军舰悍然驶入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挑战中国国家主权。而在本月,美国的3个航母战斗群还将奔赴亚太海域,在中国周边炫耀它的军事实力。而在刚刚结束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马蒂斯高调宣称:美方仍坚定致力于提供台湾方面必要的防御军备。综上所述,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美国显然不会停止它的搅局行径,甚至不排除进行军事冒险行为。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俄加强合作无疑是一种必然。5月29日,中国驻俄大使李辉在第三届“俄罗斯和中国向新型双边关系迈进”国际会议发言时表示,中俄两国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的决心决不动摇。这样一种提法,是以前不曾有过的,喊话美国的味道自然也非常明显。同时,中俄两国在“萨德”问题上的应对上也愈发同步,普京总统日前亲自表态:“美国在欧洲和远东扩大部署反导系统将导致军备竞赛,俄罗斯不会坐视美国的相关行动,包括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俄罗斯副外长莫尔古洛夫也表示,韩国加入美国全球反导系统,日本也可能加入其中,这是不可接受的!当然,对于萨德入韩,中国已经不止是表态了,很多实质性的反制举措已经陆续展开。

  在“萨德”问题上的中俄合作,以及美国方军事挑衅的加剧,势必会加速中俄在某种形式上的联合的形成,至少,中俄在对抗美国战略压力方面,合作将变得空前密切,这也是两国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一旦美国暴露出军事冒险的企图,中俄两国将以最快的速度达成共识,以应对共同的安全挑战。换句话说,中俄军事上的联合已是万事俱备,就差美国再向前迈出最后一步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届时,美国或许就要叫苦不迭了,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大国可以战胜几个大国联合的先例。从当年的德国法西斯,到日本军国主义,不管最初多么不可一世,最终都无一例外地没有逃脱失败的下场,就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无疑最希望和平也最盼望和平,但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并不能尽如人意。我们无疑会始终如一地竭力维护和平。不过,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能损害我们的国家利益,不能让我们的发展进程被打断。如果任何国家还敢在21世纪的今天挑战这一点,我们绝对不允许。而中俄两国的报团取暖,似乎已经不存在实质性的障碍,或许随时都可以!那么,美国是不是也应该认清形势,好自为之呢?

#p#副标题#e#

中美俄太空争霸战火重开,谁能笑到最后?

  时间正在接近一个重要时刻:19:41分,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即将点火发射。

  就在今天下午三点多钟,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将“联盟号”飞船发射升空。

  而昨天,从美国传来消息:轨道科学公司研制的“天鹅座”货运飞船发射升空,执行第7次国际空间站货运任务。

  “天舟”“天鹅座”“联盟号”——国际舆论评价:“有史以来第一次中美俄三个航天大国同日执行重大航天发射任务,大有重新走上新的太空争霸赛赛场之势。”那么,假如这个评价成立的话,谁能笑到最后?

  美国的“天鹅座”飞船由轨道科学公司研制,用于发射的“宇宙神5”型火箭由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生产。发射原计划今年3月进行,但因火箭存在一些问题而几度推迟。

  “天鹅座”飞船携带约3.5吨物资,除宇航员给养外,还有部分科研物资。此外,飞船上还携带了38颗微型卫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陆续从飞船和空间站中释放进入太空。

  如果一切顺利,“天鹅座”将于22日抵达空间站,并停留至7月。“天鹅座”是一次性飞船,离站时会带走一些废弃物,并在重返地球时在大气层中自然焚毁。

  此前,轨道科学公司曾与NASA签订了一份总价高达19亿美元的合同,原计划在2016年前执行至少8次天地运输任务,为国际空间站送去20吨补给物资。

  然而,2014年10月28日,轨道科学公司在使用本公司研制的“金牛座”火箭发射“天鹅座”飞船时发生爆炸,导致合同延期执行,不得不临时更换“宇宙神”火箭实施发射。

  俄罗斯没少在太空领域赚美国人的钱!

  2011年,美国最后一架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正式退役,能够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的,只剩下俄罗斯“联盟号”飞船。

  都说俄罗斯人实在,做起生意来鬼精鬼精的。

  美国有航天飞机的时候,每年买一到两张“联盟号”船票,每张票2000万美刀。2011年航天飞机一退役,美国每年需要买6张船票,俄方立马把船票涨到了4300万美刀,2016年每张7100万美刀,而今年的价格则是8200万美元!

  看来,俄罗斯仿佛是憋足了劲要把石油降价亏的钱都从船票上挣回来。

  去年12月1日夜晚,俄罗斯一艘“进步号”货运飞船在拜科努尔发射时遭遇失败,火箭升空383秒后失去遥测信号,坠毁在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山区。

  当时,货运飞船上装载了2.5吨补给物资,这次发射失利,差点导致正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陷入“断供”的危险。

  俄方今天发射的“联盟号”载人飞船编号为MS-04,搭载了美国和俄罗斯各1名宇航员飞向国际空间站,这是10年来该型号飞船首次搭载只搭乘2名宇航员,估计节省下来的运力,就是为了弥补上次发射失利的欠账。

  联盟号发射前,东正教牧师为飞船祈福

  中国航天风景独好:“太空快递哥”要诞生多少第一?

  相较于美俄受困于经费短缺、发射频频失利等困扰,中国航天“风景这边独好”。

  去年一年,长征七号、长征五号两型新研制的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新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并与随后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全年航天发射次数达到了惊人的26次!再过一会儿,晚上19:41,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又将飞向天宫……

  这一系列“大动作”令人眼花缭乱,许多航天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表示“不可想象”!

  要知道,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到2007年第100次航天发射,中国航天跋涉了37年;而截至2014年12月8日,中国航天只用了短短7年,就完成了第二个100次发射。

  8天前发射升空的实践十三号卫星,已经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46次发射。

  今天发射的天舟一号,将首次运送“太空快递”、首次进行“太空加油”、首次开展“快速对接”、首次实施“主动离轨”“受控陨落”……如此之多的首次,意味着看点多多,值得期待。

  此外,这次任务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收官之战——任务结束后,天宫二号也将圆满完成自己的使命。

  下一次上天的,就是中国空间站了!

  中美俄同日发射,如果太空争霸战火重开,谁能笑到最后?

  中国航天,正在一次次刷新着前所未有的纪录。下一次上天的,就是中国空间站了!

  ——就在刚刚,一位网友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600年前,明朝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舰队,但却失去了整个海洋;

  180年前,清朝拥有全世界最高的GDP,但却几乎失去了国家的主权。

  的确,我们曾经失去大海,失去天空,失去国土,失去了古老中国的荣光。

  而今天,面对太空领域日益激烈的挑战和竞争,我们决不能再失去太空!

  梦想已经开启,我们正在砥砺前行!

#p#副标题#e#

从空中加油到太空加油,终于跑到美国前头

  今晚19:41,“天舟一号”即将点火发射。

  媒体已经披露:“天舟一号”升空后,不光要为天宫二号送货,还将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也就是,“太空加油站”!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能够完全掌握空间站推进剂补加技术的只有俄罗斯,美国、欧空局和日本只是开展了原理验证试验,尚未建成实用性系统。这意味着,在这个领域,中国会直超美国。

  今天,咱们聊聊“太空加油”。

  一、为何需要太空加油?

  大家都知道,汽车开到半路上没油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人从附近加油站搞一桶油来救急。

  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也需要消耗推进剂来维持轨道和姿态,一旦携带的推进剂消耗完毕,也就意味着航天器寿命的终结,而此时,航天器上的其他元器件很可能仍然完好。

  加拿大一家航天机构估算:2020年前全世界将有100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因燃料耗尽而失效,重新发射替代卫星,将花费超过300亿美元。如果能够通过推进剂在轨补加系统为这些卫星补充燃料,无疑可以节省巨额资金。

  据测算,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补加60公斤推进剂,就能够延长卫星寿命1年;而空间站由于运行高度较低、体型较大,调整轨道和姿态所需推进剂更多,对“太空加油站”的需求也更大。

  去年6月,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文昌首次发射,其搭载的众多载荷中就包括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一颗“天源一号”卫星,这颗卫星集成了我国首个卫星在轨加注试验系统。

  卫星上天后,成功开展了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管理与加注、高精度推进剂测量等9项试验,获取了3种贮箱加注过程视频,加注过程稳定,测量与控制精度高,实测结果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相关数据表明,中国首次卫星在轨加注试验取得成功。

  将于今天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并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关键技术验证。

  试验成功后,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空间推进剂补加核心技术的国家。

  二、太空加油如何实现?

  “太空加油”技术主要有两大流派:

  一种以俄罗斯为代表,主要应用于空间站。将复杂的推进剂补加系统配置在空间站上,接受货运飞船长期、例行、多次补加,货运飞船这一方则系统简单、成本也较低。

  一种以美国为代表,推进剂补加系统配置在服务飞行器上,主要用于卫星在轨加注延寿和救援维护。同“天源一号”卫星一样,美国也曾多次进行卫星在轨加注原理验证试验。

  早在1978年,前苏联就通过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向礼炮号空间站进行了最早的在轨加注。

  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加注管路自动连接并进行管道密封性检查。空间站一侧通过压缩机把被补加贮箱气压降低,飞船上的加注系统利用高压氮气向加注贮箱增压,将推进剂输送到空间站贮箱内。

  这种加注方式也被称为“压缩机法”。俄罗斯进步号飞船向国际空间站提供燃料补给就采取这种方式。

  美国在推进剂在轨补给技术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展了“轨道快车”等一系列加注模式验证试验,主要采用“泵送法”实施卫星在轨加注,在加注前将两侧贮箱气腔连通,待压力平衡后,用泵将推进剂从加注贮箱泵送到被加注贮箱。

  专家分析称,泵送法能够避免推进剂损耗,在系统重量、系统功耗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压缩机法重量和能耗大,很难用于卫星推进剂在轨补加。

  媒体对航天专家的采访表明说明,中国天舟一号采取的补加技术应该是“压缩机法”。

  专家称,“经过多年艰难摸索和试验研究,空间实验室推进剂在轨补加系统关键单机——空间压气机和液路浮动断接器相继实现了突破,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空间补加核心技术的国家。”

  三、太空加油与空中加油,哪个更难?

  空中加油技术是在飞行中通过加油机向其他飞机或直升机补充燃料的技术。上世纪30年代,英国首先将空中加油技术用于跨大西洋商业航空飞行。二战结束后,空中加油在军事上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被用作向遥远地区部署轰炸机、运输机、战斗机的主要手段。

  空中加油系统一般分软管—锥管式(简称软式)及伸缩管式(简称硬式)两大类。

  据介绍,软式加油系统的优点是:加油吊舱为独立装置,普通飞机改装成加油机比较方便,取下吊舱仍可执行原型飞机的作战任务;该系统可以不设专门的加油员;可以同时给2~3架飞机加油;可以给直升机加油。缺点是:加油率低于硬式加油系统;要求受油机飞行员掌握超密集编队技术及对接技术;气流不稳定时难以进行空中加油。

  硬式加油系统的优点是:加油率高,一般可以达到4000升/分钟;可以给大型飞机加油;对受油机机动性要求不高。缺点是:要设专门的加油员;每次只能给一架飞机加油;不能给直升机加油。

  本文在此不对空中加油系统做过多介绍,只是简单对比一下空中加油与太空加油的工作过程:

  第一,空中加油时,飞机由飞行员操纵靠近,然后采取软管或硬管对接受油机加油口;太空加油时,飞行器由电脑控制进行近距离交会,然后进行自动或者手动对接。

  第二,空中加油时,只要气象条件许可,飞机交会可以短时间内多次重复进行;太空加油时,要根据事先选定的时间窗口,要确保航天器位于精确的测控弧段之内。

  第三,空中加油时,只要控制两个飞机的速度,进行接近或者远离即可;太空加油时,飞行器速度的变化,会导致飞行轨道高低的变化,要综合考虑高度和速度两个因素。

  第四,空中加油时,一般不用考虑两个飞机的相位关系,加油管路可以消除两者之间的角度差;太空加油时,两个飞行器完成交会后还要确保相位一致,以免对接后造成不必要的转动……

  说了这么多,但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太空加油就比空中加油难度大,这毕竟是两个不同有赛场,正如同不能拿国乒跟国足比球技一样。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着手开展空中加油系统研制,1994年末,第一代加油机工程通过设计定型。加油机由国产轰6中型轰炸机改装,通过空中加油,可使歼8II 型战斗机作战半径达到1200公里以上,能够有效覆盖南海大部分海域,基本达到了研制目的。

  受限于航空发动机、大飞机研制等瓶颈短板,20多年来,我国的空中加油机一直在轰6基础上改来改去,始终未有大的起色。甚至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一直希望购买伊尔-78来补充并最终取代现有的20多架轰油-6。

  中国这些年有钱了,别说是几架伊尔-78M、几艘航母,就算国际空间站,咱们也买得起。但是,关键技术永远买不来!大国尊严永远买不来!

  在航天领域,中国始终与美、俄咬得很紧,从年度发射次数上看,中美两国已经并驾齐驱;而原先的老大帝国俄罗斯则渐露疲态。中国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嬗变。这就是弯道超车。

  “太空加油”,加油中国。记住这个日了吧:2017年4月20日。

#p#副标题#e#

中国航天科工拟发射156颗低轨小卫星覆盖全球

月3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首颗卫星天鲲一号发射成功。

如同火箭之名,这次发射渴望收获“鲲鹏之变”的效果:不单单指向某项技术验证,而是成为航天科工虹云工程乃至整个商业航天大局的投石探路者。

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战

天鲲一号走模块化设计路径,搭建的是一个通用化的小卫星平台。未来,随着技术日渐成熟,这个小平台可以在短时期内完成集成、测试、发射和应用,这正贴合了商业航天“快速集成”的精髓要义。

这,打响了航天科工商业航天之役的关键一枪——标志着航天科工已具备独立自主研制各类典型空间飞行器及平台的能力。在不久的将来,这项能力将被运用到各种商业航天发射。

年3月,天鲲一号的研制工作开始。彼时,卫星效用已然明朗:主要用于遥感、通信和高功能密度通用卫星平台技术验证试验。

这项关乎航天科工商业航天战略大局的任务,交给了旗下最具实力的研究院所之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这个研究院是空天防御技术总体研究院,是我国最重要的空天防御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基地。通过装备的研制,他们积累了进军空间工程领域的技术基础。

但研制历程依然坎坷。卫星研制经验不足,专业体系不够完备,相关人才短缺……这是他们受命之初面对的种种难处。“反过来想,将这些难处一一攻破的过程,也恰恰是为商业航天开疆拓土、清扫障碍的过程。”主管这项工作的副院长宋晓明说。

抱定这种信念,天鲲一号团队埋头苦干,一干就是3年。

虹云工程的先行者

年9月,在第二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系统地阐述了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五大商业航天工程。

其中,虹云工程脱胎于早先提出的“福星计划”,致力于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天鲲一号的成功发射,最直接的意义在于通过新技术试验,为虹云工程提供一种技术上的可行性。

“随时随地”,是虹云工程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虹云工程与传统运营商互补存在,将焦点放在沙漠、深山、海洋等极端地理环境之中。在这些传统基站难以企及的地带,组网运行的卫星可以轻易实现信号覆盖。为此,航天科工需要发射一批数量可观的低轨小卫星,来搭建全球范围内的天基互联网络。

天鲲一号的意义,就在于为这批数量可观的小卫星提供了一个可供依赖的卫星平台。

“这是一个通用卫星平台,就好比一个汽车底盘。有了这个底盘,你可以做出一辆军车、一辆私家车,或者一辆出租车,但前提是先有底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空间总体部副主任贝超解释道。

按照项目规划,虹云工程将发射156颗卫星,它们在距离地面1000公里的轨道上组网运行,基本实现覆盖全球的宽带互联网接入。

虹云工程一个亮点之处在于,它在中国首次提出建立基于小卫星的低轨宽带互联网接入系统。“小卫星”“低轨”“宽带”的组合设置,能以较低成本实现产品更新换代,便于实现用户终端小型化,还能最大限度提高网络接入速率,契合商业性的发展需求。

按照规划,整个虹云工程被分解为“1+4+156”三步。第一步计划在2018年前,发射第一颗技术验证星,实现单星关键技术验证;第二步到“十三五”末,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组建一个小“星座”,让用户进行初步业务体验;第三步到“十四五”末,实现全部156颗卫星组网运行,完成业务星构建。

商业模式的探路者

除了新技术试验,天鲲一号还试图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有所突破。

在天鲲一号及此后渐次铺展的虹云工程里,“众筹共建”的概念被引入。它作为一种突破传统资金来源渠道的新型融资模式,在整个商业航天大局中被寄予厚望。

“商业航天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引入社会资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科技发展部副部长邹广宝说,商业同时意味着收益和风险,众筹模式则让“自愿者们”结成利益共同体,赢则共赢、风险共担。

天鲲一号预示的商业模式创新远不止于融资渠道——

虹云工程156颗卫星的发射计划,对卫星批量化生产模式提出新要求,这正是航天科工当前着手解决的课题。

年9月,航天科工与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政府举行签约仪式,在武汉打造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如今,在这个“航天特区”的一隅,为实现卫星制造批量化、流程化而铺设的生产线,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

发展商业航天,不仅需要技术、研发、人才、制造等组合支撑的产业链,更需要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的商业链条。

天鲲一号的发射只是整个商业航天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它在探索着以便广泛用于商业航天领域的新技术模式和新商业化手段,但同时也面领着许多个人因素之外的“不可抗力”。

邹广宝坦言,当前商业航天发展,还需要更多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这包括政策、资金、设备、相应的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

来自我国政府的信号也折射出国家发展商业航天的信心与决心: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具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迎来的春天。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顶层规划之下的中国商业航天事业正迎来新的希望。

#p#副标题#e#

中国核动力宇宙飞船将起飞:航天进入核动力时代

  中国国防科工局近期公布了“十三五”时期中国核工业未来发展蓝图。中国将加快空间核动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意味核动力卫星、核动力宇宙飞船乃至深空探测器将变为现实。

  空间核动力技术主要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裂变能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能,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通过不同的方式,把核能转变成电能和推进动力。

  目前,航天器使用的空间动力源主要有三大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阵-蓄电池组和核动力装置。

  空间核动力装置的优势有,易于实现大功率供电;能量密度大、重量轻、体积小、比面积小、阻力小、受打击面小,隐蔽性好;功率调节范围大,机动性高;可全天时、全天候连续工作;环境适应性好,可在尘埃、高温、辐射等恶劣条件下工作。

  空间核动力装置对核反应堆小型化等技术要求极高,目前只有美俄两个航天和核技术顶尖强国掌握。

  美国早在1965年就首次发射了SNAP-10A空间核反应堆装置,在Snapshot宇宙飞船上进行了试验。而在“先驱号”、“伽利略”、“卡西尼”等深空探测器上,美国都使用安装了核动力反应堆装置作为能源。

  其中“卡西尼”号深空探测器经过6年8个月、35亿千米的漫长太空旅行,进入土星运行轨道,对土星及其卫星进行科学考察。

#p#副标题#e#

  与美国主要将核动力装置应用在卫星、飞船和深空探测器上不同,苏联/俄罗斯走的是“核火箭”发展之路,即将核动力反应堆技术应用于火箭,制造热核火箭。

  上世纪60年代起,苏联成功研制了核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元件和燃料组件,建造了RD-0410型核火箭发动机试验样机,在贝加尔试验台架上完成了全尺寸核火箭发动机反应堆的几个试验系列。

  2009年10月,俄罗斯宣布了功率为兆瓦级“核动力飞船”的研制计划,计划用核火箭来发射太空飞船。投资6亿美元,研发周期9年,将于2018年发射升空。

  中国核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核动力装置小型化、小型/微型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重大突破,已经初步具备了将核动力装置应用于空间推进领域的基础。

  同时中国也是航天技术大国,具备将核动力与航天相结合,发展空间核动力技术的条件。XLW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嫦娥三号”总设计师孙泽洲说:“从技术发展上来讲,如果以后要对比如木星这些距离太阳更远的行星进行探测,完全依靠太阳能不太现实,这时对空间核动力的应用就会有比较大的需求。”

  中国的核动力航天器研发计划,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超过30年。如今,它正在进行对应用的最后准备。

#p#副标题#e#

中国需要核动力飞船

  此前在2013年12月初发射的“嫦娥三号”,并没有像早前人们预料的那样使用核电池。

  孙泽洲说,在“嫦娥三号”的论证过程中,也对是否使用核电池进行过详细分析和论证,但最终没有使用,“只是使用了同位素热源,也就是核热源。”

  所谓核电池又叫“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它主要通过半导体换能器将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不断放出的具有热能的射线转变为电能。而热源只提供热能。

  核电池体积小,硬币大小就可以具有比普通化学电池上百万倍的效能。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在“阿波罗”等计划中就使用了核电池,2012年抵达火星的“好奇号”火星车上的核电池,据称可以使用14年。

  2004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正式启动航天用同位素电池研发,2006年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同位素电池。

  不过,与真正的空间核反应堆相比,核电池无论从技术还是应用来讲,都已经比较成熟。

  目前对于中国研发空间核反应堆的最权威消息,来自2009年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的信息: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空间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后一度中止。

  “九五”期间,空间核反应堆研究被列入总装备部预先研究项目,由原子能院和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同承担,完成了空间核反应堆概念设计。

  “十五”起,中国人开始了空间核反应堆初步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在设计技术、制造技术、试验技术以及安全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突破。目前项目处于从技术设计到施工设计的过渡阶段,正进行设备和部件的研制和单项试验。

#p#副标题#e#

  当时公布的计划是“2015年完成地面试验,2020年定型,2025年发射百千瓦级核反应堆试验星”,进行在轨演示验证,掌握超大功率空间核反应堆电源技术。

  2013年12月,作为一项公开的科研成果,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和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合作的“863”课题“核动力航天器总体技术和安全研究”中,顺利完成了“空间大功率核电推进方案”研究工作。

  这个课题组提出了载人火星飞船的核动力系统方案,并对核动力飞船在火星的起降进行了设计与优化。

  孙泽洲称,中国目前完全具备火星探测能力,包括运载火箭发射能力、测控能力等多个方面。

  他进一步分析说,即将研制成功的“长征五号”可以胜任近地小行星、金星、木星的环绕探测;可以支撑火星的无人着陆探测,但对于火星的采样返回,则需要比“长征五号”运载能力更大的火箭。

  孙泽洲认为,未来15年内中国会有对木星的探测规划。而在未来10年内,对核动力航天技术的需求会更加迫切。

  同时,他强调,空间核应用的安全性应排在第一位。“一旦发射任务出现问题,要确保不出现核泄漏。”

  核科学与技术专家、中科院院士陈达同样认为,空间核应用安全问题非常重要。“苏联的核能航天器就曾掉下来过,人们就遭殃了。”

#p#副标题#e#

诸多难题待解

  美国、苏联的核动力航天器曾多次发生意外,尤为着名的是苏联的核动力卫星“宇宙—954”、“宇宙—1402”的核反应堆与母体脱离后,助推级发生故障,没能把反应堆送入预定轨道。

  1978年1月24日,“宇宙—954”的放射性残骸散落在加拿大北部的无人冻土带,放射性物质污染了地表,加拿大政府评估损失达1200万美元。

  携带核动力装置的苏联雷达侦察卫星“宇宙—1402”在1982年12月28日失去控制,好在核动力部分后来在南大西洋中间阿森松岛西南上空进入稠密层时烧毁。

  陈达说:“国际上一些国家在做空间核动力应用方面的研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比较复杂。”

  空间核反应堆带来的大问题体现在核反应、核辐射对航天器启动、调控、刹车等方面的影响。

  尤其对于未来的核动力飞船而言,需要解决核反应堆的设计、制造、控制、冷却、辐射屏蔽、排气污染、高效率热电转换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特别是核反应堆产生的辐射对宇航员的健康会构成很大威胁,这就需要飞船必须对核辐射进行屏蔽保护,确保宇航员和船载货物不受辐射以及来自反应堆高热的影响,但这样将大大增加探测器的重量。

  陈达说,空间核应用过程中,核反应衰变不存在问题,但在真空、超低温的环境下,对核反应材料、能量输送材料有很高的要求。

#p#副标题#e#

  中国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核能研究,为航天核动力研究作了不少铺垫,“太空中核动力应用比地面上复杂很多,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材料问题、技术问题、转换方式问题、新的组建的问题等多方面问题。具体表现在比如怎样把核能转换为电能。”他说。

  孙泽洲则认为,从实际应用来讲,核能的效率、核能的热排散等方面会有很大挑战。在地面上核反应冷却较为容易解决,空间核反应堆面临现实的散热冷却难题。

  而在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培建看来,空间核动力的研发和使用有很多困难。

  “地面上使用核能,可以不考虑体积、能耗,冷却也比较好办。太空中各种条件都受限制,因此,把核能用到太空中,必须克服空间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核元素的体积、功耗等方面。

  要找出和地面上不同的获取核动力的方法。”叶培建告诉本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相关课题组正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而导弹总体设计专家、中科院院士刘宝镛对《了望东方周刊》称,空间核动力应用“难度在于把核动力发动机研制出来”。

  但无论如何,叶培建认为,空间核动力应用是中国人必须要做的研究方向。“首先,未来更深层次的深空探测,太阳起不到作用,要靠核动力;第二,近地轨道发射大功率火箭还是要靠核动力。”

#p#副标题#e#

中国航母不用核动力自持力受限 编队需配2艘补给舰

  中国海军新型901型补给舰排水量达到了4.5万吨,配备3个龙门起重架,第4个补给起重架位于左舷船尾。此外,左舷配置了5套可输送液体燃料的软管设备,右舷则配置了4套软管设备。中央龙门起重架用于船上固体物资的调度。901型补给舰可连接多根软管,这将使其不仅可同时向航空母舰提供航空燃料和燃油,而且还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每次补给的持续时间,降低其补给时被攻击的潜在风险。

  军事专家巡航者介绍,目前中国海军"辽宁"号航母的载油量和海上自持力尚未公布,不过与之类似的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可以搭载4500吨自用燃油和2500吨航空汽油,可以满足苏-33舰载机大约500架次的使用,而美国海军现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可以携带10000吨航空汽油。

  两者之间自持力相差如此悬殊,所以中国海军的新型901型综合补给舰恐怕还需要继续建造,甚至未来会在航母编队中至少配备2艘以满足作战需要,毕竟常规动力航母的燃油消耗量要远远大于核动力航母。

  901型补给舰由4台QC280燃气涡轮提供推动力,每台涡轮可输送28兆瓦的动力,使其最大航速能够达到25节左右,明显快于"福池"级综合补给舰(903A型)。这一航速是901新型补给舰与航母及其护卫舰保持同步行进所必需的。

  随着中国新一代40000吨级的091型大型综合补给舰服役,其综合作战能力已经与美军相当。该两级舰将可以作为航母编队的一站式物流中心,具备从基地直接接收和从船舶进行再补给的能力。未来几年随着中国新一代大型综合补给舰和快速战斗支援舰相继服役,中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将获得空前提高。

#p#副标题#e#

怪物!美揭秘美国缘何放弃核动力坦克

  参考消息网1月5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月2日发表题为《美国如何差一点制造了最可怕的武器:核动力坦克》的文章,作者为迈克尔·佩克,编译如下:

  20世纪50年代,痴迷于原子能的美国制订了核能驱动的汽车、飞机和宇宙飞船的制造计划。

  那么为何没有核动力坦克计划呢?

  即使以当时的标准来看,克莱斯勒公司提出的TV-8坦克设计也显得很奇怪。这种坦克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庞然大物,就像从世界末日主题的核恐怖片中跑出来的某种基因突变后疯长的怪物。

  克莱斯勒的设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把一个巨大的豆荚形炮塔安装在一个轻型坦克底盘上,就像是小小的身体上顶着个大脑袋。根据坦克历史学家理查德·皮尔斯·亨尼克特撰写的权威着作《美国主战坦克史》第二卷,乘员组、武器和动力系统都位于炮塔中。

  设计者曾经考虑过各种各样的动力系统,包括用一台克莱斯勒V-8发动机与发电机配合驱动、燃气轮机电驱动、化石燃料蒸汽循环动力系统以及最后的核能蒸汽循环动力系统。

  到1956年,美国陆军最终还是否决了这一方案,但它承诺在未来坦克中采用TV-8坦克的“新颖特征”。

  此外,几乎就在克莱斯勒提出TV-8坦克方案的同时,美国陆军还在审核有关R-32核动力坦克的构想,该坦克被视为M-48“巴顿”坦克的潜在替代品。重达50吨(TV-8坦克重量的2倍)的R-32坦克由核能装置产生热量,推动涡轮发动机工作。这种坦克的行驶里程超过4000英里(约合6400公里)。

  亨尼克特注解道:“毫无疑问,这种坦克造价极高,并且辐射危害也要求军方每隔一段时间必须进行乘员轮换。”

  核动力主战坦克后勤方面的工作量极大。诚然,同核动力战舰一样,核动力坦克不需要不断进行燃料补给,也不涉及容易受到攻击的油罐车,但是这种坦克迟早都需要补充放射性燃料。即使是核动力坦克,也仍然需要弹药,因此这种坦克依然受限于补给线。

  核动力坦克在维护时将会造成区域性污染。

  除了火灾或爆炸一类的常见危险外,乘员在作战时也担心,如果坦克被击中,他们会受到辐射。

  可能最重要的是,核动力战术车辆会让核不扩散沦为笑柄。冷战时期在欧洲部署核动力坦克将意味着成百上千个核反应堆散布各处。

  到最后,坦克将不会是唯一的基因突变怪物。

#p#副标题#e#

  谁在叙战争中赚血钱?美又卖超五千万美元反坦克导弹

  近日,美国着名军工企业雷神公司,获得美国国防部的5320万美元订单,用于向沙特和约旦提供陶2无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原因是这两国的库存都在消耗在了叙利亚内战中,他们大量将自己的导弹发放给自己扶持或者立场接近的武装势力。包括最近被击毁的土耳其军队豹II A4坦克,也很有可能就是被这些导弹给干掉的。

  陶系列反坦克导弹,最初是美国从1962年开始研制的第二代重型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导弹本体重量达到18.47公斤,筒装导弹重24.5公斤;因此它是没有办法由人力背负机动的,只能安装在汽车、直升机等机动平台上。

  图:发射中的陶,可以清楚的看见导线

  陶导弹采用光学跟踪、导线传输指令的制导方式;两根镀铜钢丝导线分别缠绕在导弹尾舱上的两个线管,末端经过弹体外面连接到导弹包装筒的切线器上。当导弹飞完全程以后,切线器就会切断导线。在70年代末,陶家族开始了针对苏联三代坦克(T64/T72)的大规模改进计划;包括从1978年开始研制、1981年交付的改进型陶,以及1979年开始研制、1983年开始交付的陶2。

#p#副标题#e#

  图:聚能破甲战斗部的原理,自锻成形战斗部原理与之类似但稍有区别

  图:陶基本型的剖面构造,空心锥形结构就是战斗部的金属药型罩;在炸药爆炸以后,这个药型罩会被挤压成近乎熔融状态的高速金属射流,以以极快的速度击穿装甲

  改进型陶和原型陶之间,实际上只更改了战斗部设计,加大破甲威力,其余部分都完全相同。这些改进包括炸药由OCTOL更换为LX-14,药型罩从60度的单锥形设计改为42/30度的双锥形设计,在导弹前方增设可伸缩的254毫米探杆。而陶-2,则在各方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设计。

  比如在战斗部上,陶-2的直径从127毫米提升到148毫米,炸药从2.43公斤增加到3.76公斤,进一步将探杆加长到540毫米获得更有利的爆炸高度;这些使得它的破甲威力从686毫米大幅提升到940毫米。在控制电路上,通过数字化改造、更换新型导线,将500米内的命中率从80%提升到了90%;3.75公里内的命中率从60%提升到了80%。而最重要的改进,是通过增加热像仪视频跟踪系统,获得了全天候作战能力。

#p#副标题#e#

  图:陶2A的结构,注意探杆里有个爆炸的前置战斗部——图中的precuser warhead,它只要引爆反应装甲,所以很小就够用了

  在1984年,美国开始研制陶2-A,它的战斗部不再是单一结构,而是改为前后串联式的结构;这使得它能有效应对安装爆炸反应装甲的坦克。而另一个重要改进,是安装了德州仪器公司的TL1750A处理器,这使得该导弹系统能一次发射、跟踪、导引两枚导弹,同时打击两个不同的目标。

  图:陶2B,注意战斗部

  图:陶2B测试开罐头

#p#副标题#e#

  1987年,美国开发陶-2B。这是陶系列家族一次至关重要的改进,它从直接撞击命中模式,改为掠飞攻顶模式;直接从坦克薄弱的顶部发起攻击,这使得除非它被拦截下来,否则只靠装甲硬抗的话,不可能有任何一种坦克能成功防御。

  图:带RF俩字的,全都是陶家族的无线制导版本

  而在研发陶-2B的同时,美军也在针对制导方式进行改进试验。就在1987年,美国陆军获得了6枚无线制导版本的试验弹,利用毫米波/无线电指令传输系统,取代了之前的导线。在现在,相关的技术已经被开发为专门的RF套件,能够用于现有陶2系类导弹的升级,可以在不改装导弹发射器的前提下,实现导弹制导的无线化。

  图:注意头部的光学窗口

  在2000年之后,美军还尝试研制了发射后不管的陶导弹改型。它采用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在锁定目标以后能自动跟踪目标,发射后射手可以立即转移阵地、或者是转而攻击另一个目标。

#p#副标题#e#

延伸阅读:叙利亚再传捷报大局已定!中国这一仗已大获全胜

  大胜仗!大胜仗!

  苦战四年的阿勒颇终于收复了!

  就在昨天,小编收到消息,叙利亚政府军即将完全控制阿勒颇,目前该地区已经停火,反对派武装已从该地区陆续撤离。

  现在的阿勒颇,现在的叙利亚,全国人民都在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大胜利!无论是士兵,还是平民,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的脸上终于迎来了胜利的喜悦,迎来了和平的曙光!

  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啊!

  这场战争始于2011年,中间不知牺牲了多少人,摧毁了多少城市,终于六年之后,叙利亚人民再次看到了希望。

  这一场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是足以载入史册的胜利!

#p#副标题#e#

  这场胜利不是一城一池的胜利,而是击败恐怖主义分子以及撕破西方虚伪面具的伟大胜利!

  叙利亚人民在庆祝胜利的同时,他们还不忘感激中国,感激俄罗斯!

  正是因为我们不顾西方的强烈反对,毅然投出了代表正义的反对票。

  历史会记录下这一幕,这一票吹响了中国反抗西方邪恶势力的号角,这一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正义担当!

#p#副标题#e#

  虚伪的西方社会

  就在昨天的央视新闻中,中国记者第一时间前往阿勒颇地区进行调查采访。其中,就出现以下这一幕。

  网友们,注意看中间这张图片,那个被红圈出来的标志就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口中的人道救援物资。

  然而,问题是这些物资并没有在阿勒颇地区的难民仓库中,也没有在为国奋战的叙利亚政府军中,而是出现在叙利亚反对派的秘密仓库里!

#p#副标题#e#

  换句话说,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口中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全部!全部都出现在那些残忍的刽子手的据点里!

  在这一刻,西方社会的虚伪面具彻底被我们所揭开!

  看看吧!那些鼓吹中国、污蔑俄罗斯残暴无情的西方政客们!你们还有脸面跟我们谈道义?谈和平?

  看到上述英国代表的发言,我都感到恶心!

  还记得今年九月份,奥巴马一反常态讨好普京,称“咱们叙利亚停火吧,那儿的百姓太惨了!”。于是普京好心好意的答应美国“停战七天”,可谁知刚停火没多久,美国控制的国际联盟却在9月17日以打击“ISIS”为由,空袭叙利亚政府军,导致政府军60多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叙利亚吐血,俄国人跳脚,联合国却不谴责,美军坚持称是“误炸”,轻轻说了声“遗憾”。

  正因为这次惨痛的教训,中俄两国彻底认清西方社会编织的谎言,不会再给他们以及那些邪恶势力任何可趁之机!

#p#副标题#e#

  正义的中国力量

  早在今年八月,中方就派出解放军少将访问叙利亚,并且给予叙政府必要的援助,其中就包括军事援助。

  就在中国还未插手叙利亚之前,西方始终认为胜利早晚会在他们那一边。只要叛军源源不断有给养,多数派的人,总比少数派的人,经得起消耗。然而,他们意料不到的是,中国军事顾问的加入瞬间改变了往日的战局。

  这一次的中国,让西方见识到了“陆战之王”并非浪得虚名。围三阙一,穿插分割,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有生力量,这一套组合战术下来,久战不决的叙利亚阿勒颇战场,很快就分出了高下。

  叙利亚战场的意义,影响深远。这一次战役,让新一代的西方军人,见识到了中国陆军的作战指挥艺术,甚至远在俄罗斯军队之上(之前俄罗斯也很拼,但是打城市战游击战,俄军的参战水平,一直很被动。)

#p#副标题#e#

叙利亚政府军拿下阿勒颇 叛军获准撤离

  综合多家外媒14日报道,叙利亚政府军即将完全控制阿勒颇,目前该地区已经停火,反对派武装被获准向西部市郊撤离。叙利亚国家电视台12日晚播出的画面显示,在政府军一直控制的阿勒颇市西部,人们以多种方式庆祝即将来临的胜利:士兵鸣枪、向天空发射曳光弹;市民手举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肖像和叙利亚国旗;街上的汽车鸣笛庆祝。不过,与此同时,联合国却称当地“人道状况完全崩溃”。

  据“德国之声”报道,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 (Vitaly Churkin)13日深夜表示:"(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叛武装)已达成协议,让反叛武装撤离阿勒颇。"叙利亚城市阿勒颇东区的所有军事行动已经停止,叙利亚政府已经掌控了该地区。

  13日,叙利亚政府军进入倭马亚清真寺

  但美国国务院稍后指出,即使阿勒颇现在停火了,但并不意味着叙利亚流血冲突结束,仍需返回(解决冲突的)政治进程。

  德法则主张延长欧盟对俄罗斯经济制裁。

  叙利亚军方消息人士13日表示,反政府武装将从14日清晨5时开始向阿勒颇城西外的乡间撤离。此外也有推特网友发布类似消息,阿勒颇停火协议在当地时间14日早上5时开始生效,叛军与平民将疏散至阿勒颇西部郊区。

  据路透社报道,日前俄罗斯和美国达成了共识,主要内容是:“武装分子在48小时内撤离阿勒颇,只能携带轻型武器,他们可以选择去的地方,但与‘基地’关系密切的‘努斯拉阵线’(也译为胜利阵线)武装只能撤到叙利亚西北的伊德利卜。”

  政府军控制阿勒颇进程曾在98%、99%“卡壳”数日

  此前叙利亚政府军控制阿勒颇的进程一度在99%“卡壳”。

  阿勒颇局势(12月12日)

  据人民网13日晚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俄罗斯与美国就解决叙利亚问题的谈判进入了死胡同,美国应促使反政府武装力量尽快撤出阿勒颇。

  拉夫罗夫强调,“由于美国顽固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导致谈判难以进行,进入死胡同。美国坚持,先停火,再签协议,在签署协议前,应该在阿勒颇实施为期3天或7天的停火,并为武装力量打开撤离通道。”拉夫罗夫表示,“在签署协议前,绝不可能停火,只有确定了武装分子全部撤离阿勒颇的时间和路线,才能停火。为武装力量开辟撤离通道,绝不能成为打击叙利亚政权的目的。”

  叙军方称收复阿勒颇之战进入“最后阶段”

  叙利亚政府军进入城区

  据新华社14日报道,叙政府军中将扎伊德·阿勒萨利赫是叙政府设立的阿勒颇安全委员会负责人。他在政府军12日收复的谢赫·赛义德区对媒体记者说:“在阿勒颇东部的战事已进入最后阶段,他们(反对派武装)没有多少时间了。他们要么投降要么受死。”

  谢赫·赛义德区是阿勒颇东部重要地区。设在英国伦敦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说,在失去对谢赫·赛义德区的控制后,反对派武装从12日下午开始,从阿勒颇河岸以东的全部地区撤离。

  路透社13日援引一名叙军官的话报道,反对派武装人员“仓惶撤退”,政府军方面已经占领对方撤出的所有地区。

  美联社援引一名反对派武装人员的话说,失去谢赫·赛义德区也意味着反对派武装失去在阿勒颇的最后一个粮食加工、储存仓库。

  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主管拉米·阿卜杜勒-拉赫曼说,阿勒颇的战事是(反对派武装的)“一次大溃败”。

  俄罗斯:如果一切顺利,将意味着阿勒颇东区的战斗结束

  联合国安理会13日就叙利亚阿勒颇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俄罗斯代表丘尔金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言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维塔利丘尔金13日宣布,叙利亚政府军已经停止了在阿勒颇东部针对反政府武装的军事行动,目的是让反叛武装撤离阿勒颇。

  他向安理会介绍:"所有武装分子和他们的家庭以及伤员目前正在经由协议规定的通道,前往他们自己想去的地方。"

  在紧急会议结束后他向记者表示,在叙利亚政府与反政府武装达成协议之后,反政府武装人员及其家属和伤员开始撤离阿勒颇。叙利亚政府军的军事行动也随之停止。他并表示,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意味着阿勒颇东区的战斗结束。

  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13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前,丘尔金说:"阿勒颇将会被叙利亚政府控制,所以留在城里的平民无须撤离,他们将会受到人道主义援助。没有人还会再受到伤害。"

  叙利亚主要反政府武装“黎凡特自由人伊斯兰运动”(Ahrar al Sham)表示,所有受困的平民和武装人员周二晚都可向叛军控制的乡间撤离。

  联合国:叙政府军杀死平民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则敦促叙利亚政府及其盟友--俄罗斯和伊朗"尽快允许剩下的平民逃离阿勒颇,疏通人道援助通道。"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鲍尔(Samantha Power)在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呼吁派遣国际观察员进驻阿勒颇监督平民安全撤离。他同时指责叙利亚政府军杀害平民。

  法新社报道,联合国人权办公室发言人科维尔(Rupert Colville)在日内瓦对记者说,他们接获的报告指出,亲政府部队在曾是反政府武装据点阿勒颇城东地区4个不同社区,杀害至少82名平民,其中包括11名女性和13名儿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则表示,据市内一位医师透露,阿勒颇城东一栋建筑物有许多无人陪伴的儿童受困猛烈炮火,可能超过100人,情况令人担心。

  科维尔还说,“我们也获悉亲政府部队闯入平民家中,杀害屋里的人”,另有些平民则遭拘押。

  路透社称,一名当地居民指责叙利亚政府军杀害平民。他说,“听说,政府军有反叛武装分子家庭成员的名单,他们在挨家询问家里是否有反叛武装成员,如果有的话可能就会被杀死。”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法国总统奥朗德13日在柏林举行会晤,双方认为因新明斯克协议执行不力,有必要再次延长欧盟对俄制裁,对此俄罗斯副外长卡拉辛表示,协议落实受阻是乌克兰方面造成的,德法领导人的表态只会“适得其反”。

  土耳其:将安置阿勒颇难民

  德国之声13日报道,一名土耳其政府的消息人士指出,停火协议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2日15点达成,希望离开阿勒颇的平民和反叛武装分子可以在周三夜里前坐大巴前往叙利亚北部的伊德利卜(Idlib)。他向路透社透露,根据协议执行保证国土耳其和俄罗斯协商后达成的协议,反叛武装分子可以携带轻型武器。

  阿勒颇停火后,土耳其副总理希姆塞克(Mehmet Simsek)在社交媒体Twitter上表示,土耳其将搭建一个最多能安置8万阿勒颇难民的帐篷城市。目前土耳其有约270万叙利亚难民,希姆塞克将土耳其称作全世界收纳难民最多的国家。

.

  部分阿勒颇难民将前往土耳其安置

  政府军控制阿勒颇同时,另一重镇巴尔米拉失守

  新华社14日报道,就在叙政府军猛攻阿勒颇的同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乘虚而入,“偷袭”叙利亚东部古城巴尔米拉,时隔9个月后于11日再次占领这座古城。

  俄罗斯政府12日说,叙政府军在巴尔米拉失守,与俄美在反恐上欠缺合作有关。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说,目前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美国仍欠缺协同行动和真正的合作。“他们不想合作,而这一合作恰恰可以帮助我们阻止恐怖组织的袭击,我们对此感到遗憾”。

  俄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当天晚些时候暗示,在美国主导的多国部队支援下打响的伊拉克摩苏尔战役,使得大量“伊斯兰国”武装人员溃逃至叙利亚,并再次攻打巴尔米拉,“而这可能都是编排好的”,是为了给阿勒颇东部的叙反对派武装以“喘息之机”。

  美国五角大楼回应说,俄罗斯只顾轰炸阿勒颇,因此忽略了巴尔米拉。

  今年11月中旬,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对阿勒颇展开大规模攻势。叙利亚政府军完全收复该市将是反叛武装在该国2011年发生内战以来受到的最大挫败。同时也意味着,叙利亚政府重新取得了对该国5个最大城市的控制。

[writer] => [source] => 第一军情 [related] => [attachment] => a:4:{i:0;s:8:"15402109";i:1;s:8:"15402111";i:2;s:8:"15402112";i:3;i:15402119;} [pagingtype] => 1 [pagingnum] => 0 [iswatermark] => 1 [isface] => 0 [isad] => 0 [iscomment] => 0 [postip] => 114.243.174.226 [categoryid] => 251 [topid] => 19 [subject] => 俄呼吁中俄加强军事合作,美国好自为之! [seosubject] => [seodescription] => [shortsubject] => 俄呼吁中俄加强军事合作,美国好自为之! [mobilesubject] => [pic] => [spic] => [thumbpic] => [jumpurl] => [url] => http://mil.shijiemil.com/html/20176/5/a8c174.html [baseurl] => html/20176/a8c174.html [pagenum] => 22 [summary] => [flag] => s,w [aboutart] => [viewnum] => 1264 [commentnum] => 0 [userid] => 1018453 [pubdate] => 1496629892 [modifydate] => 1496629892 [ischeck] => 1 [sortnum] => 1448170 [filename] => [newsdir] => [timestamp] => 1496629892 [isapp] => 1 [iswap] => 1 [hezuoclick] => 0 [sourceurl] => [effectivetime] => 1496629860 [oldinfoid] => 0 [oldcategoryid] => 0 [forum] => 0 [tid]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