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印度不必对中尼接近“挥大锤”

2017-3-15 03:31:07 来源:参考消息网 【字体:

  日媒称,4月25日是尼泊尔地震一周年纪念日。这场8.1级地震及其余震导致尼泊尔境内约9000人死亡、2.2万多人受伤,受灾民众占该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也是该国80多年来遭受的最严重自然灾害,造成了尼泊尔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5月14日的文章,不过,尼泊尔人不知道的是,更大的灾难即将降临。去年9月尼泊尔政府颁布了新宪法,在该国南部引发了多起抗议活动。

  作为南亚头号大国,印度也对新宪法表示不满,认为新宪法无视印度的主要忧虑,却不遗余力地设法减轻西方的忧虑,以及印度在尼泊尔的地缘战略对手——中国——的忧虑。

  尼泊尔由此遭受的来自印度的“封锁”持续了4个半月,直到今年2月初才解除。封锁对原本凋敝的尼泊尔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封锁”发生后,尼泊尔加强了与中国的关系。加德满都认为,尼泊尔与印度的贸易目前占到其贸易总额的70%,如果不实现贸易多样化,未来可能会再度沦为印度高压手段的牺牲品。正因为如此,尼泊尔最近才向中国示好,以平衡印度的影响力。尼泊尔人认为,这一调整来得太迟了。

  令尼泊尔怨愤的是,印度自独立以来始终把尼泊尔视为自家“后院”,不容任何国家(特别是中国)染指。尤其是印度在1962年印中战争中失败后,一直偏执于保护自身在南亚的旧有“势力范围”以防中国侵犯。

  因此,尼泊尔、不丹和斯里兰卡这样的南亚小国经常会卷入印度与中国的地缘战略对抗。印度人似乎格外缺乏安全感。每当这些小国与中国走得比较近,印度就会做出愤怒的反应,采取强制手段迫使这些国家听话,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不过,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没有必要对相邻小国采取这种任性的外交手法。

  从历史上看,中国与印度不同,一直在尼泊尔采取中立态度,让尼泊尔人自己决定发展道路。但是,尼泊尔最近对中国示好(特别是两国签署了历史性的过境运输协议,所以尼泊尔如今可以经由中国领土从第三国进口商品)之后,中国似乎更乐于向尼泊尔提出“建议”。

  但是,如果印度的目标是让中国与尼泊尔保持安全距离,那么最近实施的“大锤外交”就是个严重失败。在印度与尼泊尔长达数十年的外交关系中,尼泊尔百姓的反印情绪(以及对中国的好感)从未达到过今天这种强度。

  如果印度想要保住自己在尼泊尔乃至南亚的主要大国地位,就必须学会保持精心算计的距离。由于印度最近的干预,尼泊尔的政治两极分化显著加剧,与印度接壤地区的极端主义势力出现壮大。尼泊尔的动荡很容易通过开放的边界蔓延到印度。

  印度还必须乐于接受尼泊尔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有更多交往。

  尼泊尔希望与中国拉近关系,并不意味着该国不看重自己与印度的关系或者正着手损害印度的利益。事实上,尼泊尔各大政党都清楚地注意到了印度的敏感态度。它们还意识到,很难与中国复制像尼泊尔与印度这样深入的民间交流。印度文化的影响力仍然很大。印地语的歌曲、电影和肥皂剧在尼泊尔极为流行,但大多数尼泊尔人连一句汉语都不懂。同样,印度人与尼泊尔人可以通过开放的边界自由往来,而尼泊尔与中国的边界受到严格管控,北京不会同意为了造福尼泊尔而彻底开放边界。

  因此,印度对中国的胡乱猜疑是毫无必要的。印度现在应该像个比较成熟的大国那样行事,要安于自身作为南亚地区无可争议的领导者的角色。

    今日头条